很多时候,人生就这样在你期盼中失望,而在不经意间又错过了机会、
越来越不懂
很多时候,人生就这样在你期盼中失望,而在不经意间又错过了机会、
越来越不懂
八卦是种优良品质,特别是用在技术上时。来看几个Reset CSS的八卦问题吧:
* { margin: 0; padding: 0 }
人品很坏吗?类似问题或者说困惑还能列举很多,reset.css极其简单又极其不简单。继续挖掘八卦之前,请先关机遐思,或去如厕更衣透透气,想想后再读下文。
2004年,遥远又如近在眼前的昨天,Tantek被不同浏览器下默认样式的差异搞烦了,于是琢磨中写了一个undohtml.css, 这就是第一个八卦问题的答案。
对于基于Gecko引擎的Firefox等浏览器,请在地址栏中输入resource://gre/res/html.css,默认样式就这样裸体着呈现在面前了。CSS界的Guru级人物Eric Meyer立刻就嗅探到了html.css的有趣性:Really Undoing html.css. 知道CSS好玩,实在没想到CSS居然这么好玩。比如style, script { display: block }
就可以显示CSS和JS源码,在做代码演示的demo页时,就不用辛辛苦苦用pre或textarea了(虽然因为ie不支持导致不实用,不过这的确是个思路)。
继续八卦:CSS Negotiation and a Sanity Saving Shortcut. * { margin: 0; padding: 0 }
的学名是Global White Space Reset. 从原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方法刚问世时是非常火爆的,并且作者建议一定要先破后立,要将清扫差异和重置默认样式结合起来,这样才是正确的做法。
为何Global White Space Reset当初风光一时,如今却黯然销魂?* { margin: 0; padding: 0 }
的成功之处在于,管你三七二十八,统统抹平,人人生而平等!然而其失败之处也正是因为其威力太大,虽然捣了蜂窝得了蜜,却惹来群蜂追尾,麻烦无限(因为被抹平的样式,你得再重新设置回来,比如input的padding等)。这就如西汉一代名将韩信哪,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还有一个传说中的说法是,星号*选择符还会导致性能问题。由于一直没找到可靠的资料,我又不知道怎样才能测试CSS选择符的渲染性能(知道的请一定告诉我),这个传说中的性能问题就只能当它是传说了。
眨眼一瞬间,三年就过去了。2007年,Eric Meyer的一篇文章Reset Styles, 重新唤起了一股reset热潮。这篇文章里有第3个八卦问题的答案:Eric的reset.css是源自YUI的,可能是母子关系,但总之不是情侣关系。
很快,Eric发布了第二版:Reworked Reset. 后面的解释极具价值,很多属性值的设置在这里有详尽说明。
火爆的回复给了Eric源源不断的动力:Reset Reloaded. 看完这篇文章,有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
但上面的文章并不是最终版本,2008年2月份,Eric Meyer还更新了一次:CSS Tools: Reset CSS
说完Eric Meyer的心路历程,不得不提一下YUI Reset CSS. 创始人是Nate Kokechley. 去年北京D2论坛上还见过一面,前不久已离开YAHOO,让我的直觉里对YUI都有点担心起来了,唉。
上面是两个最有名的CSS Reset方案。但世界永远是多样化的,比如Less is more – my choice of Reset CSS. 这和Eric Meyer的期望其实是一致的:不同的应用环境下,应该选择自己的reset方案,而不是简单的copy过去。比如Google首页,在这种特定页面里,不用就是一种最好的用。
更多眼花缭乱的Reset方案请参看:A Killer Collection of Global CSS Reset Styles. 很标题党,内容就鱼龙混杂了。
最后,隆重揭晓最后一个八卦问题的答案:No CSS Reset. 提倡的核心思想也是Less is more. 原因很简单,* { margin: 0; padding: 0 }
杀伤力太大,在某些场合下,Eric Meyer的方案杀伤力也还是太大了。有想法并说出来,总是好的。
有反对就会有支持:Why I Like (and Use) Reset CSS.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并非所有问题都需要一个确切的答案,有时过程本身,就是追求的结果。
Eric Meyer对No CSS Reset一文的回复:Crafting Ourselves. 读罢此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下面摘录两段,做为此八卦闲文的完结:
Because this isn’t a field of straightforward answers and universal solutions. We are often faced with problems that have multiple solutions, none of them perfect. To understand what makes each solution imperfect and to know which of them is the best choice in the situation—that’s knowing your craft. That’s being a craftsman/craftswoman. It’s a never-ending process that is all the more critical precisely because it is never-ending.
…It’s evidence that we continue to challenge ourselves and each other to advance our skills, to keep learning better and better how better to do what we love so much.
预告:下一篇是技术篇,将详细探讨淘宝目前使用的Reset CSS方案,欢迎各位提前准备好板砖,我已购买坚固头盔一顶…… 敬请期待。
Payeasy的经典广告
是朋友转给我的一篇文章,特别喜欢。原因是它几乎吻合了万彼得经过这么多年混社会江湖领悟到的一些道理,也是我现在今后都要积极去做的。
《转载》人生有三件事不可俭省
原作者不详
好故事一起共享。
学习+旅游+锻炼
无论世界变得如何奢华,我还是喜欢俭省。这已经变得和金钱没有很密切的关系,只是一个习惯。我这样说,实在是因为俭省的机会其实很廉价,俯拾即是遍地滋生。比如不论牙膏管子多么丰满,但你只能在牙刷毛上挤出1.5到2厘米的膏条,而不是1尺长。因为你用不了那么多,你不能把自己的嘴巴变成螃蟹聚会的洞穴。再比如无论你坐拥多少橱柜的衣服,当暑气蒸人的时候,你只能穿一件纯棉的T恤衫。如果把貂皮大衣捂在身上,轻者长满红肿热痛的痱毒,重了就会中暑倒地一命呜呼。俭省比奢华要容易得多,是偷懒人的好伴侣——用最直截了当的方式和最小的花费直抵目标。
然而有三件事你不能俭省。 (更多…)
和一座城市抢一个女人
《野蛮生长》明明是冯仑写的,我却记错了,以为是王石写的,丢人撒。
可能主要因为那段时间看他们地产界的BOSS们的书太多了,有点混了。先在更正下:王石同志写的书叫做《道路与梦想》。
陆陆续续的看了两遍有余,中间还间歇性的看来我凤凰台的《激荡1978-2008》
总体感觉还可以,但是作者有些观点没有忠实于历史(也可能是由于特殊原因)
引用前人的老话“历史从来不是真的,因为都要受制于现世的条条框框。”
不错总的来说是一本好书,80年代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可惜我那时还是小屁孩。
顺便推荐“一本”类似的“书”《十亿消费者》。
整套小说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一、销售模式;二、洪钧的职业发展;三、洪钧与俞威的较量。
销售模式:直销、代理
书中主要讲了三个企业:ICE、维尔西、科曼,三家都是外企,从销售模式上看,ICE和维尔西是直销模式,科曼是通过代理模式。从模式上讲,直销模式的好处是,由公司本身直接来做项目,集中力量攻坚,灵活性也比较强,但公司的一线营销实力和支持力度都受本身规模的影响;代理模式的好外是弥被公司本身力量的有限性,但如果不对代理商进行一定的保护的话,容易产生内耗让对手有机可趁。
可以通过故事中的三个相关项目来看到模式不同的区别:
合智项目:几乎所有人都以为科曼早己出局,因为科曼的软件不支持WINDOS,JIM也同样认为,大家都看到了对手的缺点:如果采用科曼的软件需要更新服务器设备,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大家没有看到合智本身一大的潜在的需求:软件的销售希望利用好的代理渠道。没有看透这一需求,就不会发现科曼的优势—代理模式。
普发项目:因为JIM的个人能力让维尔西的软件起死回生,但由于只有集成商能直接投标,而由于维尔西的直销模式,与其有长久合作关系的集成商很少,此时要不是俞威在合智项目上得罪了范宇宙,很难说维尔西能在普发上轻易获胜。
澳格雅项目:由于ROGER的叛离,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表面上看成了ICE代理商的竞争,忽略了维尔西的小薛,虽然小薛的成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代理商的内耗也对项目的失败负有责任。
职业发展:两落两起
JIM是小说的男一号,整个故事是其他职业发展一个过程。
JIM在ICE三年,将公司业绩从一百万美元做到了一千两百万美元,马上就要迎来事业的高峰,名正言顺的中国区首席代表,通过合智这个项目,这个峰点马上就要到来。就个项目太重要了,只要完成它就能。。。。。,或许正因为如此,这个项目对JIM来说,摆在第一位的是其带来的好处,而项目本身已经放在了第二位。而更要命的是此时此刻他的身边没有一个得力的助手。(一落)
合智项目不大,但是却成为JIM人生的另一个小的转折点,第一是重新恢复了以前的地位,又可以放开手脚了,第二是找到了真正的伴侣,第三是激发了李龙伟,为自己找到一个得力助手。在这一次“起”上,所表现出来的是JIM销售管理能力和与集成商的协作把握能力。毕竟,此时的维尔西比ICE还是差多了,JIM一个小的发挥已经使维尔西起了很大的变化。(一起)
第一资源是一个大的集团,这个项目也是难得的一个大项目,正当JIM开始获取到郑总的好感的时候,一个他今后都难以忘记的的事正悄然发生。科克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关系,让韦尔恩担任大中国区总经理,负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虽然只给韦尔恩一个职位,没有配人员,但职位就是权利,谁会有了权利还把他搁置呢。马上重新的分割,JIM被剪掉三分之二了。一场莫名的打击,完全没有理由的失落。(二落)
弗里曼要来中国,还希望在两会期间见到大人物,这对科克是一个大难题,但JIM可能能搞定,科克也知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刚失落的JIM。在柳峥的帮助下,终于让维尔西的1号见到了中国政府的三号,得意之际,一句话就将JIM重新正了过来,中国大陆的分割取消,JIM仍然为中国区总经理。(二起)
ICE、维尔西两家公司合并了,完成所有对客户的承诺,不放弃一个客户,不放弃一个员工。话是这样说,但两套人马只有一套班子,低职位没有关系,但对于中国区及以上的职位就紧张了,还好总裁是联席,其他的可没法联席了。于是一场残酷的竞争开始了,下三路的招数都用上了,越是高处的竞争越是残酷。事前的警觉、规避和事后的果断反击,JIM又重新回到以前的办公室。
JIM vs 俞威:
先从项目的较量来看:
●合智项目JIM完败。一个对JIM来说至关重要的项目,结果由最早放出来的消息“科曼的软件无法用在WINDOWS上”,让所有人都认为科曼已经出局,而最后在JIM迎接来PETER准备签约时才发现,自己被套了。
●普发项目JIM小胜。一个本来没戏的项目,被JIM的营销能力给维尔西带来一线机会得以与ICE平起平坐,俞威在合智项目上得罪的范宇宙在平衡的天平上不是加了一根头发,而是加了一个秤砣。
●奥格雅项目JIM获胜。一场本来没有悬念的项目,由于俞威的私心加上小薛的执着给维尔西以机会,使天平基本上偏向维尔西,最后加上小薛的运气,最终定音。
●第一资源项目JIM完胜。韦尔恩离开后,JIM重新稳住了局面,放弃广州,李龙伟、BILL协作北方市场,小薛和范宇宙攻江浙,最终4:2完胜ICE。
其实能有这样的结局可以从双方的布局上可以看出来,两人对个人的追求不一样,俞威自始自终把自己摆在第一位,而JIM一直是以职业经理人自己定位。
俞威在合智项目上抛弃范宇宙,将ICE的直销模式改为代理模式,都是为了将自己的利益抓得更紧。但是他不该得罪记仇又还有能力坏事的人,范宇宙就是这样的人,普发项目就给了俞威一击,并提前释放了JIM,得以让俞威在奥格雅和第一资源上失手。
JIM自从离开ICE后,手法也越来越狠,越来越稳。一一列举:
●提用李龙伟,弱化ROGE、BILL,(俞威去ICE后也有类似动作,搁置小谭,起用SUSAN)。
●以装修项目引诱LAURA受贿,封住她的嘴。
●泒LUCY外出培训,收回技术支持的权力。
●ROGER被俞威拉走后,对BILL不减反增,让他管全国的技术支持,收复BILL。
●提示小谭与PETER联系,成为ICE的RAULA,在俞威身边埋一个炸弹。
●推荐同学邓汶进ICE,一方面帮助同学,一方面以备不时之需。
●以菲比怀孕为由度假,以至自己不会陷入科克作假计划太深,一个很好的防守。
●联合PETER攻击俞威、科克以自救,一个很好也很狠的进攻。
最新的2009年七夕情人节祝福短信
亲爱的,你知道吗?都说外面的世界精彩万千,我却最眷恋你暖暖的臂弯。当外面世界使我疲倦,总是最想飞奔到你的身边!
亲爱的!工作累的时候想想我!烦的时候靠着我!困的时候抱抱我!开心时候亲亲。
我是你闲坐窗前的那棵橡树,我是你初次流泪时手中的书,我是你春夜注视的那段蜡烛,我是你秋天身上的楚楚衣物……
MM,愿情人节这一天:老板顺着你,汽车让着你,鲜花香着你,帅哥陪着你,爱情甜着你——GG我想死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