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网络

  • [转]国内网络新环境 机遇永远存在 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龚宇

    转自中国企业家 标题是我自己定的:国内网络新环境 机遇永远存在 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编者按:

    近日,百度旗下网络视频公司奇艺CEO龚宇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就创业心得、团队建设等内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谈到眼下的团购热,龚宇表示,团购具有本土特性,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不建议年轻人投身这一领域。

    龚宇同时认为,在技术领域出现一个青年天才不难,但在商业领域则很难出现青年天才。

    以下为龚宇观点摘录。

    龚宇:

    钱总是投向市场所在地,而不管是不是技术驱动的。现在中国逐渐成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中心,所以大量投资也进来了。而且在中国,技术驱动的项目是相对比较少的,看看中国的研发投入就知道了。这是国家的大环境决定的。

    投资环境变化不小。当年是VC主导,因为那时候钱不多,VC可以强势选择项目。同时项目的成熟度低,风险大。当时的VC主要是海外和港台回来的,不 懂国情,本土创业者跟他们打交道比较难。而现在,太多钱流入中国,竞争激烈,反而是好项目和好人才成为强势。VC也有了本土经验,沟通起来更容易了。尤其 是证明过能成功的人,有口碑的人,是VC最看重的稀缺资源。

    团购是一个很Local的业务,偏运营,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所以年轻人最好不要去碰。在技术领域出现一个青年天才是可能的,但在商业运营领域出现一个青年天才是很难的。

    我专注在新媒体领域,从焦点到12580再到奇艺都是,不做不擅长的。新媒体的特点是一门大生意,不是小生意。我擅长做大生意,不是小生意。

    所谓小生意,就是比如餐厅,你今天进了一条鱼,98买198卖,但如果养了两天瘦了2两,你就亏了几十块。你得计较每一笔投入,投入产出的对应很强很直接。

    所谓大生意,就是投入产出的一一对应性不强。比如房地产,你不能说今天用了一种什么样的涂料或者每个房间里多开了一道门,就会带来多少收入的增加, 投入是不细算的,说不清楚。媒体就是这样,你不能说今天多采购了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就能带来多少对应的广告回收,说不出来。媒体的广告是品牌驱动的, 不是由电视剧数量或者PV量决定的,当然,没有PV就没有品牌,但这两个转化是要感性认识和把控的。

    大生意,是要大思考,要靠感觉,不是公式能算出来的。

    低层次的看法是,一个市场竞争越激烈,机会就越少。但高层次的看法是,机会与年代无关系。其实每个业务领域,真正够层次的竞争者都差不多。比如98 年到2000年的门户,很热,有十多家在做,但真正有竞争力的不到5家,到现在是四大门户。比如06年到现在的视频,号称200家,有竞争力的也不到5 家。刚刚热起来的团购,号称400家,其实有竞争力的绝对不到10家。越往以后,会越集中。

    白手起家太慢,高起步可以压缩过程,获得更快更大的成功。我们只有彼此相信才会合作。对于我这方面,可以选择健康的投资者,我最讨厌“既投钱又投人 的VC”,就是他不仅出钱,还要派几个人来跟你一起干。不少VC投资就像种萝卜,每天都会拔起来看一看,这样萝卜不但长不大,连活都没法活。我会挑选成功 过、能做大投入的VC,这样的VC的心态不会急迫。

    VC看重一个人,其实并非看重这个人本身,而是看重一个人能够快速组建一个强大团队的能力。我搭团队是从上到下的,先有领导,领导再去找普通员工。 奇艺网1月组建,4月上线时有60个员工,到6月就快速到220个。其中很多都是经理。他们会去寻找与自己脾性相投的下属。如果顺序倒过来,先员工后领 导,就容易动荡。

    找到合适的人比找到合适的项目更重要。《从优秀到卓越》里讲,卓越的公司都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好人一起做出来的。因为事情总会变化,人会摸索。

    人品第一。要通过交流感受,去圈子里调查。其次,基本素质比经验更重要。现在奇艺里没有一个VP,最高也就是总监和高级总监。我期望他们能够在实战中成长起来,尤其是以前没有名气、有热情的年轻人通过半年到2年的时间脱颖而出。

    从心态上我是更接受离钱更远的项目。原来的心态更紧迫,现在更客观。

    不确定性中,最大的挑战是对市场的预测,对政策的预测。我们用两手来规避这些不确定,调研和数据是理性的一方面,而感性认识的这方面也非常重要。如果这个世界都是理性调研和数据可预测的,那就不会有那么多成功,那么多失败。世界的奇妙就在这里,需要感性的直觉。

    连环创业者一般会更加从容,因为就算他不知道具体会再面临什么样的不确定,但他相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有方法。

    我不信宗教,不迷信。我是个机械的唯物主义者,就是唯物得只信像数学这样的自然科学。这跟我的经历有关。76年上学,紧接着四人帮被粉碎,毛主席周总理逝世,邓小平几起几落,那几年是中国变动最大的年代。无常。

    之前有人说我公司里有两道门是对着的,漏财。我不信。结果也没什么事。有人说得把哪道门关起来,我说那离那道门近的员工岂不是要绕弯子了,那怎么能关?有个朋友做地产,请两个人来看风水,一个用算盘一个用罗盘,结果算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他自己都不知道该信哪一个。

    其他人信什么无所谓,只要不妨碍到他人。

  • mysql错误:Table XXX is marked as crashed and should be repaired[转]

    真的很感谢网络这个东西,还有那些无私的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奉贤出来的人们!

    一日正在上班,朋友的QQ图标就激烈的闪亮起来,一看,原来是论坛出现问题了,具体报错如下:

    Table '.Tablenameposts' is marked as crashed and should be repaired

    提示说论坛的帖子表posts被标记有问题,需要修复。我记得以前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但是只要点击Phpmyadmin上的repair按纽就自动修复了,但是这次很绝,什么都没有.于是赶快上网查找原因。最终将问题解决。解决方法如下:

    找到mysql的安装目录的bin/myisamchk工具,在命令行中输入:

    myisamchk -c -r ../data/tablename/posts.MYI

    然后myisamchk 工具会帮助你恢复数据表的索引。好象也不用重新启动mysql,问题就解决了。 (更多…)

  • 维客

    维客,即Wiki,一个体现开放、合作、平等、共享的网络文化! 

    维客:喜欢使用维客(Wiki)技术的网络爱好者,崇尚自由,开放的网络文化! 

    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在这里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为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後,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1995年Ward Cunningham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建立了一个工具-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Ward Cunningham创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最早的Wiki系统。从1996年至2000年间,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围绕着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不断发展出一些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从而使Wiki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同时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传播,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和软件系统。 

    2003年12月,Cnic.org把Wiki翻译成中文:维客。 

    Wiki的特点 
    [编辑]具有很多衍生版 
    语法:他们的语法各异,但是同样具有wiki的各种优秀特征。 
    语言:可支持多种语言,并可以随浏览器的语言特征进行临机应变。?? 
    [编辑]使用方便 
    维护快捷:快速创建、存取、更改超文本页面(这也是为什么叫作 "wiki wiki" 的原因)。 
    格式简单:用简单的格式标记来取代 HTML 的复杂格式标记。(类似所见即所得的风格) 
    链接方便:通过简单标记,直接以关键字名来建立链接(页面、外部连接、图像等)。 
    命名平易:关键字名就是页面名称,并且被置于一个单层、平直的名空间中。 
    [编辑]有组织 
    自组织的:同页面的内容一样,整个超文本的组织结构也是可以修改、演进的。 
    可汇聚的:系统内多个内容重复的页面可以被汇聚在其中的某个,相应的链接结构也随之改变。 
    [编辑]可增长 
    可增长:页面的链接目标可以尚未存在,通过点击链接,我们可以创建这些页面,从而使系统得到增长。 
    修订历史:记录页面的修订历史,页面的各个版本页面的各个版本页面的各个版本页面的各个版本页面的各个版本页面的各个版本页面的各个版本页面的各个版本 
    [编辑]中文译名
    Wiki,WikiWiki的常用译名有:维客,维基 
    其它可能的译法:围纪,快记,围聚,围刻

  • 就业、创业

    求职前先给自己画张路径图
      
        尽管一年一度的校园招聘会在11月下旬“上演”,但ibm、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用友等企业已经公布了校园招聘计划,而作为“传统节目”的就业讲座已经在校园拉开序幕。从9月下旬起到10月末,前程无忧网、中青在线推出的“2005首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系列讲座”活动,先后在中央民族大学、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师大、北航、北理工等首都12所高校举办,一些业界专家谈了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看法。 

          大学时代勤“折腾” 

          8月末发布的“2005年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高校中,70%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职业规划,而且大部分学生对职业规划了解非常肤浅,真正能做出实际规划的学生不到10%。 

          人力资源专家孙虹钢认为,在大学时代,大学生应利用业余时间勤“折腾”,即想方设法多到企业实习,围绕毕业后“自己做一个什么样的职业人”来规划学业,明确自己兴趣点后,重点钻研一两门课程。人生目标确定后,还要勤“折腾”,即锻炼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找到认同自己、承认自己能力的人,这将对今后的就业有很大帮助。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到企业实习时不能瞎“折腾”,选择实习单位不能盲目,更不应打零工,而要选择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单位,学到真本领,为今后顺利就业开个好头。

          找工作多靠“人脉”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显示,虽然很多人选择现场招聘、报纸招聘和网络招聘等多种形式找工作,但无论企业和求职者的认为利用人脉关系是最有效的找工作方式。 

          用友软件人力资源部经理李宏飞认为,大学生在通过网络现场招聘会求职的同时,一定要依靠人脉关系求职。要想有人脉,必须和师哥师姐以及自己认识的企业人士不断地联系。企业在招聘前一般进行内聘,如没有合适人选才把招聘职位对外公布,如果自己在企业里有人脉关系,可把简历通过“线人”投递上去,这样往往会“近水楼台先得月”。 

          北京金山软件人力资源经理涂文开认为,一些企业之所以愿意采用熟人推荐的方式,是因为熟人推荐比现场招聘风险小,而且工作起来容易“上手”。因此,大学生只要能力不存在问题,利用好自己的人脉关系,找工作会事半功倍。企业都愿意重用态度好、能力强的人才,而作为求职的重要一个环节就是面试,如何在面试中把自己的能力和良好的态度表现出来至关重要。可以说,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面试结果,即心理学上所说的“首因效应”。因此,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着装得体,提前一段时间到面试现场,梳理一下心情;第二,登录企业网站,了解应聘职位要求及企业文化,做到心中有数;第三,忌在没有了解市场平均薪情情况下漫天要价。应该说,在面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细节,保持一个良好的态度,这样才会笑到最后。 

          创业要借钱“生钱” 

          随着就业压力增大,毕业生创业已成为就业的一种新形式。今年年初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25.3%的毕业生表示有创业意愿,但真正选择创业的大学生仅为2.8%。爱尔兰欧洲管理学院国际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况杰告诉记者,阻碍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因素很多,尽管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但大学生还需面临自主创业风险太大、回报周期太长、可选择行业太少、没经验等难题,所以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 

          况杰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当予以鼓励,但创业一定要利用自身优势和现有资源找准创业点,借助别人的钱“生钱”,而不应该向父母伸手要。创业需要量力而行和不断努力,最关键因素是坚持。开始创业时,自己意识比较朦胧,甚至自己都不知道做什么,这时候一定要坚持和摸索。也许一个人创业十年也没赚到钱,第十一年一下子成了富翁,这时候千万不要以为他是“暴发户” ,而是前十年不断积累的结果。